2024征集志愿的录取结果一般会在填报征集志愿后几天发布

来源:中考助手网

作者:秦蓝同学

时间:2023-09-27 07:40:08

一、征集志愿的录取结果一般会在填报征集志愿后几天发布

2023征集志愿的录取结果一般会在填报征集志愿后的1-2天左右公布。高考之后,填报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时间比较短,一般一天的时间就会结束,具体关注各地的官网通知。

2024征集志愿的录取结果一般会在填报征集志愿后几天发布

各省各批次征集志愿时间都不一样,通常来说本科提前批次征集在7月10日左右就会开始,以下是部分省份的征集志愿录取时间:

河北

本科提前批A段7月12日 征集志愿的录取;

本科提前批B段、对口本科批7月16日至17日 征集志愿的录取;

本科提前批C段7月20日 征集志愿的录取;

本科批

7月28日至29日 第一次征集志愿的录取

8月3日 第二次征集志愿的录取;

专科提前批、对口专科批:8月7日至8日 征集志愿的录取。

专科批

8月13日至14日 第一次征集志愿的录取

8月17日至18日 第二次征集志愿的录取

陕西

本科一批征集志愿及录取:7月25日-27日;

本科二批征集志愿及录取:8月2日-4日;

高职专科批征集志愿及录取:8月10日-12日。

辽宁

普通类本科提前批7月16日-18日补充录取;

本科批第一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7月26日-7月28日;

本科批第二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7月30日-8月1日。

高职专科批第一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时间:8月10日-12日;

高职专科批第二次征集志愿补充录取时间:8月13日-15日。

四川

7月13日左右:本科提前批征集

7月13日左右:本科提前批征集

8月4日左右:本科第二批征集

8月17日左右:专科批征集

二、征集志愿报考注意事项

⑴ 熟悉政策。考生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像常识、动态、公示、政策……例如考生家长起码要知道所在省份有几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需要填报几所志愿学校,可以报考几个专业等等。

⑵ 收集信息。信息和渠道的来源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考生可以选择的权威渠道大致有: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

⑶ 准确定位。定位是填报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我们都知道,高考录取时是将一定范围的学生,按其填报的志愿和高考成绩进行排位,从高到低,位次越高,被录取的机会就越大。填报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学校、区甚至整个省市所处的位置。

⑷ 知己知彼。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了定位“知己”,还要做好“知彼”的工作。“知彼”的过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规之外,还要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如学校当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线、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就业及深造情况等等。

⑸ 初选志愿。“初选志愿”是结合自己的成绩定位,确定目标院校。完成第三、四两步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志愿应该已有方向了。这时,考生可以大致划定一些在本省有招生计划的院校,并认真阅读招生章程,比较各院校之间专业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数据,选择和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⑹ 模拟填报。“模拟填报”就是根据本省、市的志愿设置情况,将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的呈现出来,做一遍真实的模拟。高考志愿都是在网上填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予补报。每年在志愿填报中出现的操作失误、丢失密码等问题比比皆是,再加上网络系统繁忙难免手忙脚乱,所以提前模拟有备无患。

如何使用填报志愿的参考材料?

首先仔细查阅省招办下发的高校招生计划。认真研读报考院校当年招生章程,其中特别是各专业对考生的要求,如体检、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然后参考省招办发布的填报志愿手册或录取分数分布统计等资料,结合考生成绩位次和各类别总分(或综合分)一分一段表,认真分析近三年招生院校和专业的录取信息。了解你所报考批次的招生录取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投档录取规则。收集分析多种信息,做好填报志愿前的功课。

考生填报志愿一般要考虑哪些因素?

一是以成绩为基础。高考成绩是考生被录取的基础因素,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去向。

二是院校综合情况。院校是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因素,是选择与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到哪里去学习、学些什么等问题。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

三是考虑兴趣爱好、专业和就业等因素专业是考生志愿选择的核心因素,一般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趋向。重点大学有优势专业、普通院校也有特色专业,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一概而论;考生要选自己喜欢、符合个性特长的专业,改革省份考生还要考虑选考科目范围等因素。专业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关,有的专业报考很热门,就业却遇冷,需要理性判断。

四是结合身体等条件。专业与身体状况有关联,有的专业受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的限制;部分院校按专业学习要求,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要求。还有一些中外合作专业、民办院校收费较高,选报时还应考虑家庭经济状况。

五是注意志愿之间梯度的问题,建议高、中、低搭配填报,较为合理,避免退档风险。

三、征集志愿填报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