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5篇】

来源:中考助手网

作者:莉落老师

时间:2023-11-24 07:46:46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教案【通用25篇】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我爱洗脸

  活动前言:

爱讲卫生的孩子少生病,通过抚摸自己的脸,我们可以正确的认识到脸部的器官,并且了解这些器官的具体位置及其所具有的相应功能,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这个活动的相关内容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得尝试活动,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称和数量,了解它门在头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的用途。

3、教育幼儿要保护好眼、耳、鼻、嘴这些器官。

  活动准备:

男孩头像一幅、幼儿人手一面镜子、一瓶香水(供幼儿闻气味)、保护五官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男孩头像向幼儿介绍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的名称、数量及位置。

教师: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馆照了一张相,他想叫我们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头像)瞧,大哥哥的样子多神气呀,他好像在跟我门说话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我这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

1、幼儿看头像正确说出眼、耳、鼻、嘴的名称及数量。

2、告诉幼儿眼、耳、鼻、嘴在头上的位置。

二、发给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让幼儿从镜子里看清自己脸上的器官。

1、幼儿人手一面镜子自己观察。

2、教师提出:从镜子里看看你的脸。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三、让幼儿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并重点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过尝试,让幼儿闻香水,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的。并引导幼儿回忆:小朋友想一想,你爸爸的鼻子平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妈妈平时用鼻子做些什么的?还有爷爷、奶奶的……

2、幼儿尝试告诉别人: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没有嘴巴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没有鼻子我们就什么气味也闻不到;没有耳朵我们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图形画小鸡

2、能大胆表现小鸡的各种姿势

  活动准备:

小鸡实物、彩笔、纸、画册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老是这有一个谜语,看看那个小朋友最聪明能最先才出来。

小小身子胖乎乎,尖尖嘴巴两只脚。爱吃虫子爱吃米,唱起歌来叽叽叽。

幼儿:老师,我知道!是小鸡!

师:看一看,这是谁呀?快来跟小鸡打个招呼吧!

师:仔细观察一下,小鸡是什么颜色的呢?小鸡可爱不可爱呀?小鸡怎么叫呢?我们来学一学吧!小鸡喝水了,又去捉虫子了。小鸡吃饱了,散散步休息一下吧。

二、观察小鸡的形态由什么图形组成

师:看一看。小鸡的头象什么图形呀?嘴巴呢?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后回答)

三、画小鸡

师:小鸡觉得自己没有伙伴很孤单,我们来画小鸡给他作伴吧!

师示范边画边说儿歌:小鸡头,小鸡尾,小鸡眼睛小鸡嘴,两条细细小鸡腿。

四、幼儿自由画小鸡

鼓励幼儿画不同形态的小鸡,并讲述自己的小鸡在干什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结束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3

  教学设计思考:

提高跳跃的动作水平和能力是发展大班幼儿基本动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内容。跳山羊一直以来都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通过有目的地进行跳山羊的教学与练习,不仅可以增强幼儿上肢、下肢肌肉的力量,提高全身动作的协调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果断、勇敢的意志品质。

  目的要求:

1.1. 掌握支撑分腿腾跃山羊的技能,增强上下肢的力量。

2.2. 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服输的意志。

  教学重点:

助跑双手支撑跨跳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张高塑料方凳,长条桌6张,音乐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幼儿每人那一张圆凳,成四列早操队形将圆凳放在点位上。

(1)教师带领幼儿一对接一对地绕场中的凳子跑(绕场地边缘方形跑,场内绕着凳子蛇形跑、斜线跑等)。

(2)幼儿分散在场内,听信号自由小跑,教师提醒幼儿互相避让。

2.幼儿站在点位上随着音乐节奏跟教师做凳子操:头颈、肩胛、胸部、手臂、手腕(绕)、腰腹、下肢((双脚跳、大字跳)、脚(绕)运动等。

3.教师:今天我们要用凳子来锻炼,大家探索一下,凳子有哪些锻炼身体的方法。

幼儿探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跳山羊动作分解教学。

(1)教师示范讲解用骑马(双手支撑前移)的动作通过独木桩。动作要领:手臂要伸直,双腿打开绷直,提臀前移。

(2)场地上摆放两座独木桥(各三张桌拼接而成),幼儿分成两大组看,一个跟着一个地模仿练习,教师在旁进行指导。

5.通过原始森林树桩区。(练习跳山羊)

(1)幼儿自由探索过树桩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2)请想到用跳山羊方式跳过树桩的幼儿示范,其他幼儿跟做。

动作要领:有节奏地助跑,双脚起跳,双手主动前伸撑在凳子的前半部分,双腿要充分打开,迅速顶肩推手(推手和分腿同步进行),两腿并拢前脚掌先着地屈膝缓冲。

(2)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给与指导帮助。

6.挑战过树桩。

(1)连续跳过三个树桩。

(2)连续跳过三个树桩,高度增加为两个树桩的高度。

(3)连续跳过三个树桩,自由选择跳三个树桩的高度和跳四个树桩的高度

(4)跳五个树桩的高度,让想挑战的幼儿挑战,其他幼儿给他们加油。

(5)继续增加高度让想挑战的幼儿挑战。

7.幼儿成功穿越原始森林。

教师:你们太棒了,今天奖励你们吃“雪糕”。我们一起来玩“雪糕融化”的游戏吧,放松手臂、大腿、肩、背及全身。

8.教师讲评活动,师生收拾场地器材后回教室。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4

  一、教案目标:

欣赏离奇的童话情节,拓展想象空间,对蛋的种类有探索的欲望.

  二、教案准备:

该童话的录音磁带一盒母鸡鸡蛋国王等桌面教具一套实物蛋若干

  三、教案过程:

1、欣赏童话,理解情节.

(1)教师先出示实物蛋,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一遍,让幼儿欣赏童话,思考:

2、叫什么名字?

里有谁?

里发生了什么事?

3、结合桌面教具演示听一遍,加深对情节的理解,思考:三只母鸡下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4、欣赏童话录音一遍,让幼儿用语言与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

二、让幼儿想象"蛋"的奇遇记,集体合编童话.

1、小组自由讨论,想象"蛋"的奇遇记.

2、集体续编童话.

三、组织幼儿讨论:

有几种动物会下蛋?(鸡鸭鹅鸟类蛇等)它们下的蛋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加以比较)

四、活动延伸:

根据不同动物下的蛋继续续编童话,讲给客人老师或爸爸妈妈听.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5

  活动名称

科学:落叶树和常绿树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几种常见树木的认识,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学习将对落叶树与常绿树进行分类。

3、发展幼儿观察与比较的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树叶,放在小篮子里面。观察认识各种常见树叶。

  活动过程:

  1、复习对几种树木的认识

教师:我们小朋友每天上幼儿园都能看见许多树,你见过哪些树?你见过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幼儿已认识的落叶树与常绿树的叶子,提问:这些是什么树的叶子?叶子是怎样的?这些树在秋天有些什么变化?

  2、观察树叶,按颜色归类,了解树叶的差异。

(1) 引导幼儿先说说自己带来的树叶,再按照树叶的颜色进行分类。

(2) 比较不同颜色树叶的差异。

教师:秋天到了,彩色的树叶真美丽,黄树叶、红树叶与绿树叶,有什么不同?

(3) 哪些树木到了秋天会落叶?哪些树木到了冬天光秃秃的?还有哪些一年四季是常绿的?

(4) 教师与幼儿一起概括常绿树、落叶树:

有些树到了秋季,树叶很快就枯黄落下来,最后树枝上是光秃秃的,这些会落叶的树,我们叫它们什么树呢?(落叶树)

告诉幼儿常绿树并不是不落叶,常绿树的叶子长老了也会落下来,一次落下几片,但新的叶子也在不断地长出来,所以树上总有绿色的树叶。

  3、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带来的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鼓励幼儿上来,分别将常绿树和落叶树放在两个筐子里面,对树叶进行分类活动。

  4、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树木,找一找:常绿树和落叶树。

在活动开始前,利用晨间活动,有意识的让孩子观察周围的树,活动结束后,利用户外活动,让孩子找找幼儿园里的落叶树和常绿树。

  活动反思:

课后带幼儿到校园里去找校园里的落叶树和常绿树,孩子们找到了桃树、柳树,枇杷树,柳树是落叶树,桂花树,松树,广玉兰是常绿树,结合课件里的各种树,梧桐树、松树、柏树,使孩子对常绿树和落叶树有了更好的认识。有好多的问题,我都让幼儿自己来回答,让他们共同来分享各自的经验,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经验,孩子们记忆深刻。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6

  活动名称:

有趣的数字

  活动目标:

1、认识3和3的数量。

2、培养手眼协调的能力。

3、增强数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数字卡“3”。

2、叶子。

3、不同颜色的棉线。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字卡“3”,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 “3”字像什么?

二、结合情境,幼儿认读字卡

1、把一片叶子贴在白板上,请幼儿数一数有多少片叶子。再请一位幼儿在白板上多贴一片叶子,并请其他幼儿数一数有多少片叶子。接着请另一位幼儿把一片叶子贴在白板上,老师与幼儿一起数一数白板上共有多少片叶子,并出示数字卡“3”,请幼儿认读。

2、出示打了一个小孔的叶子。给每位幼儿发不同颜色的棉绳,请幼儿把叶子分成三片一组,穿在棉绳上。问小朋友每一串上有几片叶子?

三、躲起来的“3”

请幼儿从玩具架上挑选3件相同的玩具,拿回来向大家展示。

  总结分享

教师与幼儿一起数一数每条棉绳上叶子的数量。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7

  一、活动内容

歌曲《妈妈的眼睛》

  二、活动目的:

1、反复感受三拍子歌曲柔和、优美的旋律,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词内容

2、发想象力,体验妈妈和“我”的相互关爱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挂图2幅、录音机、磁带等

2、课前通过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妈妈,激发他们对妈妈的爱。

  四、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参观动物园》

(二)复习歌表演:《给爷爷奶奶捶捶背》。

边演唱边做动作,把关心你我奶奶的情感在歌表演中表现出来。

(三)感受歌曲

1、听听、看看。

(1)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进行讲述:“美丽的夜空,总有许多光亮的小星星出来,那么在我们的脸上,嘴巴、眼睛、鼻子哪个最亮?”“星星和眼睛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关系?”

(2)出示图片二,引导幼儿与图一进行比较讲述,教师结合图片用柔和优美的歌声范唱一遍。

这首歌真美,歌词里说的星星好像是什么?告诉幼儿歌曲名称再次欣赏。这是一首很优美的三拍子歌曲,在这首歌中还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

2、听听、讲讲

教师结合歌曲伴奏进行讲述,引导幼儿欣赏。再次欣赏歌曲,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歌词。

3、听听、唱唱

教师范唱,幼儿轻轻地为歌曲打节拍。

(1)随教师的歌声,幼儿自由表演动作。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拍打节奏的方式为歌曲伴奏,拍出三拍子强弱弱的变化。

幼儿轻轻地跟唱歌曲。

(四)复习游戏《套圈》

教师提醒游戏规则,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做好套人的动作。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彩绘石头,感受彩绘石头上花纹与图案的美。

2.初步尝试利用各种作画工具在石头上创造性地进行彩绘。

3.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地绘制,体验在石头上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奇石图片课件一套、石头彩绘课件一套、音乐。

2.扁平鹅卵石16块,奇石一块。

3.幼儿操作工具:水粉颜料、毛笔;水彩笔、蜡笔;油性笔;丙烯颜料、棉签;人手一个纸盘、抹布、水桶。

4.辅助材料:桌布、“美丽的石头画”标签牌。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头,吸引幼儿兴趣

  二、播放不同类型的石头图片课件,欣赏石头上的不同花纹图案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在石头上自然形成的一些有趣画面,有动物,还有风景,许多人非常喜欢这样的石头,有的人还把石头摆在家里做装饰欣赏它,很有意思,也很漂亮。

(出示一块没有图纹的石头)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块石头,上面没有图案和花纹。有人在这种没有花纹的石头上用彩笔画出了各种美丽的画面,你们想看吗?请小朋友们来欣赏,看看他们在石头上都画了些什么?

  三、欣赏在石头上绘制的画面,幼儿了解石头彩绘的特点

小结:看了这些在石头上用五颜六色绘出的画面,不仅色彩鲜艳,轮廓也很清晰,有动物、风景、色块和条纹图案,你们觉得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试一试在石头上画一些好看的颜色和美丽的画面?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介绍分组材料:蜡笔、水粉、油性笔、水彩笔。

2.要求:幼儿大胆用笔,自由创作,颜色鲜艳,轮廓清晰。

3.重点:幼儿学习用各种作画工具进行彩绘。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构图进行彩绘。

  五、作品欣赏与评价

1.将幼儿制作好的作品展示,幼儿相互欣赏、介绍创作方法。

2.教师小结:对幼儿的创造性、图案的表现以及不同彩绘方法的选用进行小结。

  六、活动延伸

1.幼儿在美工区域活动中,可用小型鹅卵石进行拼、摆,进行石头造型创造,如四块小鹅卵石摆成热带鱼造型等,并根据造型用水粉上色。

2.在生活中做一名有心人,捡拾的大石头可进行艺术造型,视觉审美。

3.在平时,可带领幼儿欣赏PPT中自然界中的奇石,感受大自然中的神奇与有趣,从而提升审美情感。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尝试用泥塑、粘贴、彩绘等手段在石头上装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培养幼儿的美感。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开展捡石头等活动。

2、各种形状各异的石头。

3、广告颜料、油画棒、棉签、剪刀、线、色纸、自粘纸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石头娃娃今天晚上要举行生日宴会,小朋友来当小小化妆师,把石头娃娃打扮打扮好吗?

  (二)引导讨论 启发想像。

师:小朋友想怎么打扮石头娃娃?你想用什么来装扮石头娃娃?想把他装扮成什么?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想像。

  (三)认识材料 提出要求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你准备用哪些材料?

2、要求:

(1)等会儿小朋友先想好,到哪个组?和哪些小朋友一起打扮石头娃娃?

(2)先观察石头的形状、颜色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妆扮。

(3)安静操作,注意安全。

  (四)幼儿操作 观察指导

幼儿在北景音乐下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选择同伴,并适当引导幼儿进行合作;重点指导石子连环画组的幼儿,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五)集中交流 体验成功

师:你刚才做了什么?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还是跟同伴一起完成的?你把石头娃娃装扮成了什么?在装扮石头娃娃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1、幼儿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

2、幼儿相互评价,夸夸他好在哪?

3、教师对幼儿合作及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六)介绍作品 分享快乐。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1.《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以用贝壳、螺壳、树叶等辅助材料给石头化化妆为主线,将自然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当中,体现了课程的生活化、发展性。

2.在艺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教与不教”两个极端。一是害怕传授技能就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举步不前,也就流失了很多教育契机,使孩子得不到发展;一是传统的你教我学,依葫芦画瓢,把“技巧”当做衡量孩子的标准,孩子没有发挥想象的空间。本活动考虑到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借助石头特有的外形,利用材料进行装饰,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积累表达技能,发展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石头的外形发挥想象。

2.尝试运用辅助材料装饰石头,发展个性化表达能力与创造力。

3.体验在石头上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头。

2.水粉颜料,皱纹纸、泡沫胶、吸管、棉签、树枝、树叶、毛线、布料、橡皮泥、贝壳、螺壳等辅助材料。

3.人手一张垫板,一个纸盒。

4.有关石头彩塑、塑造的图书、图片资料以及教师制作的欣赏范例。

5.课件:鹅尾神石园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启发孩子回忆参观鹅尾神石园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鹅尾神石园吗?(利用演示文稿激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昨天,老师也去了神石园,看到了很多神奇的石头,还用照相机拍了下来,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石头到底有什么神奇。

师:(逐一出示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乌龟、大象、拇指、犀牛、河马……

师:你看到的景象都是什么组成的?

幼:石头。

师:这是什么?(把幻灯定格在五指山景象)

幼:手。

师:对,今天也请小朋友用灵巧的手为我们大班建个神石园。

(反思: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孩子熟悉的鹅尾神石园.更容易引发孩子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

二、引导讨论,启发想象

1.交流、想象

师:(随意出示一块石头)这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到的石头,你们看它像什么?

幼:脸蛋儿、乌龟、蝴蝶、头、大

象、金鱼、蜗牛、青蛙、鱼……

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你能告诉大家,你想用哪些材料把它装扮成人的脸蛋儿、乌龟、蝴蝶、金鱼呢?

幼:用橡皮泥做成眼睛,用毛线做尾巴,粘在石头上就成了金鱼。

幼:用牙签做须就可做成蝴蝶。

幼:用小海螺做眼睛就成了乌龟。

反思: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一些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他们畅所欲言,跃跃欲试。)

2.教师适时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

师:(出示两块石头)小朋友能用两块石头变成什么呢?

幼:变成人,一块当脸蛋,一块当身体。

幼:长颈鹿、老虎、船、小山、小树、草地……

师:你用什么材料把两块石头粘起来?

幼:透明胶、双面胶、白乳胶、橡皮泥……

师:这些方法待会儿请小朋友都去试一试,看行不行。

师:我今天还带来一种材料(泡沫胶),也可以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演示方法)

(反思:在一种面向全体幼儿的艺术教育中,技能技巧的培养应该不是最主要目的,它们应作为帮助幼儿保持活动兴趣、进行创造的手段。)

师:小朋友想一想,你在给石头化妆时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

幼:怎样才能把蝴蝶的须粘在石头上。

师:哪个小朋友可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幼:先用橡皮泥粘在石头上,把牙签插在橡皮泥上就行了。

(反思:创作过程中凸显出的技能技巧问题不容忽视,当孩子思索怎样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时,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使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

三、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师:请小朋友看看区角架上有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你准备用哪些材料。

(反思: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要求:(1)先想好要用哪些材料,再拿一个盒子去取材料,在垫板上操作。

(反思:材料的投放给了孩子 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孩子在 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做。)

(2)先观察石头的形状像什 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 装扮。

(反思: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特 有的外形,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装 饰石头,表现真实物体的主要特 征,提高作品的美感。)

(3)安静操作,注意卫生,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

师:我在区角架上放了一些老,师创作的作品,每个小组的桌上还有一本画册,待会儿有困难需要帮 助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看看(为想象、创作有困难的孩子提供帮助)。

; (反思:投放有关石头的图片、画册,使幼儿获得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的间接经验;投放制作的石头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如何根据石头本身的形状变出有趣的造型,并在欣赏中明确:要想将石头变得更形象,就要将动物和其他东西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孩子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引导幼儿个性化地表达。

师关注一:俞超小朋友要将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时,先在石头上刷颜料,再尝试用橡皮泥、白乳胶、万能胶、透明胶等来粘,都不成功;最后改成先用泡沫胶将两块石头粘上,再给石头刷颜料,终于成功了。

师关注二:心如小朋友在区角架旁来回走了几次,都是空手而归。我在她的垫板上看到,她用石头做成了金鱼的身子,用小海螺做成了金鱼的眼睛,显然她是在寻找用什么材料做金鱼的尾巴。我便牵着她的小手来到区角架旁取出树叶、皱纹纸、卡纸等,请她试试。她迟疑了一会儿,高兴地拣起一片树叶,用小剪刀认真地剪起来……

师关注三:张涛小朋友手拿一块石头,反复翻看着,眼神一片茫然。“张涛,你想出来要做什么了吗?”张涛摇摇头,“你可以看看这些石头作品画册,也可以到区域里去看老师做过的一些作品,好吗?”“好的。”张涛高兴地拿起作品画册,开始了他的创作。

(反思:教师根据孩子的创作情况,关注个别差异,当幼儿遇到麻烦,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扰时,应该适时提供可靠的支架,让幼儿获得恰当的帮助。这样有助于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提升美术创造力。)

五、交流、分享

1.制作好的作品陈列在展台上,引导孩子与客人老师共同欣赏

师:请小朋友把做完的作品放到我们班的“神石园”里,没有做完的作品插上一面黄旗也放到里面,我们一起看看小朋友把石头装扮成什么了。

幼:这是蝴蝶;这是螃蟹;这是帆船、鲨鱼、昌鱼、金鱼……(孩子有的兴奋地分享着,有的难免有些失落……)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棒,盈盈用石头做蜗牛身体,将海螺固定在石头上做蜗牛的壳;吴宇用树叶剪成兔子的耳朵,用小螺和卡纸分别做出了眼睛和嘴巴;雨婷用吸管做螃蟹的脚;怡颖虽然还没完全做完,想法也很好,用两块石头粘成了小人儿……

2.未制作好的作品待区域活动时继续完成

(反思: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让每个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台上,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在认识五官的基础上,感受用粘贴、印的方法 制作各种面具。

2、喜欢贴出不同的面相,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

3、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环境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彩色纸,橡皮筋、音乐

2、纸碟(开眼睛)、浆糊、抹布、水粉、剪刀等

3、各种人物、卡通、动物、图片放于区内,引导幼儿观察。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请小朋友猜猜,今天圣诞老人送了什么礼物给小朋友?请小朋友先闭上眼睛,听到老师小铃的声音才睁开眼睛好吗?

  二、幼儿观察

你们看到有哪些面具?你怎么知道它是白雪公主?小白兔、

你想做一个什么面具?请你先想一想,你做一个怎么的面具,想好再做。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粘贴

2、水粉、蜡笔

3、印画

提醒幼儿用完浆糊要把手擦干净。帮助、鼓励困难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和同伴交流。

  四、新年舞会

请小朋友带上你做的面具和老师一起去参加化妆舞会吧!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12

  设计意图

我园所在的福建省漳平市境内独特的丹霞、喀斯特地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奇石资源,目前已知的珍贵石种有:九龙璧、梅花石、蜡石、虎皮石、彩纹石、绿碧石等十余种,其中九龙璧被列入“中国十大观赏石”、“国石候选石”、“中国四大名玉”。市内建有“漳平奇石文化城”。藏石、赏石是人们闲暇之趣,因此开展这一活动不但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且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活动重在引导幼儿感受奇石的“奇”,并以泥塑的形式表现对奇石的观察、感知和想象,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欣赏家乡奇石的质、形、色、纹、象、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尝试运用彩泥和工具表现奇石的形、色、纹。

3.体验立体造型的乐趣,进一步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参观“漳平奇石文化城”,与幼儿一同收集九龙璧、梅花石、蜡石、虎皮石等各种奇石的实物及影像资料,初步了解漳平赏石文化。

(2)欣赏隔壁班开展该活动的片段(塑造过程、作品)录像。

2.物质准备:橡皮泥,泥工配套工具,多媒体设施。

3.环境创设:将奇石的实物、影像资料及隔壁班幼儿的部分作品布置成“漳平奇石馆”,供幼儿观察欣赏。

  活动过程

1.进入“漳平奇石馆”,自由赏石,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欣赏石头的质、形、色、纹等,感受奇石之“奇”,引发幼儿对石头的联想与想象。

预设交流问题:展馆里的奇石有哪些色彩?石头的外形象什么?石头上有什么花纹?这些花纹看起来象什么?同一块石头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有什么不同?石头里藏着哪些有趣的故事?

2.运用投影仪多角度地呈现幼儿喜爱的奇石,重点观察石头的形、色、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预设交流问题:你喜欢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的?它哪方面最奇特?它藏着有趣的故事吗?

3.欣赏泥塑奇石的操作视频,了解泥塑奇石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随机进行难点讲解示范。

预设交流问题:他们用什么材料塑造奇石?是怎样塑造的?你想塑造哪种奇石?有什么困难?

4.幼儿在轻音乐的氛围中进行泥塑活动,教师观察并给予必要的引导。重点观察引导: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石头,把最能打动自己的奇特之处表现出来。

(2)借助泥塑工具,刻画石头的肌理,粘合的纹理要牢固。

(3)想象石头的故事。

4.幼儿将塑造好的作品陈列于“漳平奇石馆”,分享、交流作品,共享成功的喜悦。

预设问题:你的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石头里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中继续观察塑造奇石。

2.引导幼儿用橡皮泥为奇石塑造底座。

  活动反思

石头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它却能在每一位观者的心中唤起不同的感觉。在善于发现的眼睛里、在善于品味的心灵里,观者会将自己独有的情愫和美感给予它们,于是安静的石头会变活,会变得石中有画,画中有故事,会变得独特并富有生机。

活动中石头仿佛走进幼儿的心里,彼此进行情感的交融与共鸣,幼儿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的同时,以泥塑的形式大胆记录着自己对石头的观察、发现、理解和想象,塑造了美猴王、金元宝、梅花朵朵、神州鳄、文房四宝、豪华客轮等种种奇石。在情感迁移和创作的过程中,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激发。

  此活动的成功之处

1.活动前充分欣赏(如参观“漳平奇石文化城”、收集材料在班级布置“漳平奇石馆”)与活动中有重点欣赏相结合的方式,幼儿的视野得以拓展,充分感受了奇石之“奇”、“趣”,丰富了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了幼儿欣赏奇石、塑造奇石的兴趣,为幼儿的发现和表达奠定了基础。

2.以说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表达对奇石的观察,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幼儿用简短的语言表述着自己对奇石的观察和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赏石、塑石的情感。

3.向同伴学的方式(欣赏隔壁班幼儿的作品和操作视频),提高了幼儿塑造奇石的信心。而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随机进行的讲解示范,为幼儿的自主表达提供了必要的帮助,解决了幼儿技能上的困难,使幼儿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13

  一、设计意图:

我班有一幼儿前几天过生日,家长特地买了许多小蛋糕入园。放学前,当为孩子过生日,说祝福语的时候,发现坐在下面的孩子叽叽喳喳说了很多,但当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为该幼儿说祝福语的时候,发现孩子们都比较腼腆,几乎不愿说,而且分发蛋糕吃完后,问其吃了什么,发现我班幼儿吃(chi)的发音不是很准,且都不是完整句。所以,特别设计了以兔妈妈过生日,小动物们去参加兔妈妈的生日Party,兔妈妈请小动物们吃东西,小动物们也送兔妈妈吃东西的这一宽松氛围,让幼儿在这氛围中练习吃(chi)的发音,并学说简单的完整句,初步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的表达。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讲述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2、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吃(chi)的发音,并学说简单的完整句。

3、初步尝试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地说话。

  三、重、难点

重点:学说简单的完整句。

难点:大胆、主动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四、活动准备:

兔妈妈、小鸡、小猫、小狗挂饰,小鸡、小猫、小狗布袋木偶萝卜、虫、鱼、骨头教具若干,表演台

配班老师排练好小鸡、小猫、小狗的情节

  五、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兔妈妈,以? 寐杪璧目谖歉嫠咝∨笥眩骸敖裉焓俏业纳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14

  设计意图:

一、选材

音乐素材来源于生活,这首加伏特舞曲其实是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听到的,整个音乐灵动又非常美妙,让人听了非常愉快,怎样让幼儿来充分感知这段音乐?我借助了生活中幼儿最喜欢听的故事。《小老鼠的故事》简短、浅显,却告诉孩子们一个小小的道理,那就是与朋友在一起是快乐的。借助故事让音乐有了生命,也使音乐活动更生动有趣了。

二、对音乐和故事素材的分析和调整

舞曲表达的是一种欢快情绪,故事表现的是动物过桥会面好朋友的欢快情绪,它们虽然运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却表达着共同的快乐情感。

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水平以及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试图让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去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但是,故事本身我作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如原本故事中的角色是大胖子、猫咪和小老鼠。但是很快我在试教中发现问题了,幼儿都不喜欢扮演大胖子,因为胖子不健康,幼儿更告诉我老鼠怕猫,是敌人,可见,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因此我将故事中三个动物形象分别改变为狗熊、小花狗和灰老鼠,使素材更贴近生活,更为幼儿认同和探索。

三、思考: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学什么?怎么学?

二期课改追随的,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幼儿的后继生活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次活动中孩子们是一种对音乐的发现、探索和表达,是一种与教师、同伴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幼儿的主动活动。

四、目标定位和重难点的把握。

目标应该是整合的,因此我定位本次活动目标如下:

1、在理解故事情景的基础上,感知音乐的欢快节奏。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型表现动物角色,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重点:在故事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节奏感知并表现不同的动物形象。

难点:与同伴的共同表现时对节奏的把握,特别是灰老鼠过桥的节奏。

  活动材料:

前期经验:

初步学习游戏:小老鼠和老猫

初步学习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能正确使用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教玩具:

图谱一幅、泡沫垫板若干

乐器:鼓、小铃、双响筒

音乐:加伏特舞曲、拉个圆圈走走

音乐伴奏:小老鼠和老猫

  活动设计:

一音乐游戏:小老鼠和老猫

重点指导:幼儿发个别字音的方法。

看来小老鼠和老猫是不能做朋友啦,今天,我就继续给大家讲讲小老鼠和它的朋友们的故事,听听发生了什么。

二、小老鼠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

猜猜哪些朋友来了,并说说理由。

2、模仿小动物走路

出事图谱,欣赏音乐:加伏特舞曲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小结:这段音乐听起来多欢快呀,见到朋友真快乐。

听音乐,认识图谱,模仿三种角色走路。

提问:大狗熊是怎样过桥的呢?

教师指挥,幼儿模仿大狗熊走路。

提问:小狗和大狗熊走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小狗走路。

提问:灰老鼠和小狗、大狗熊走路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一名幼儿指挥,其他幼儿模仿灰老鼠走路。

3、游戏:过独木桥

听音乐,个别幼儿模仿大狗熊、小狗、灰老鼠过独木桥。

听音乐,根据乐器打击的节奏,幼儿自选一种角色过独木桥。

三、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小老鼠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朋友呀,它可高兴了,想和好朋友们一起跳跳圆圈舞呢,你们也和好朋友一起游戏舞蹈好吗?我们变成一个大圆圈。

想不想挑战难一点的,那么我们变成2个圈试一试。

要不要再难一点变成3个圈呢?

以后,我们还可以玩更难一点的,尝试变成四个圈做游戏好吗?

三、活动过程:

1、律动:木偶模仿音乐,教师以小木偶人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依音乐做木偶人的动作人室,要求幼儿动作要合拍,要象木偶人的动作。

2、练声:木偶学唱歌,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练唱。

3、歌曲:《我和木偶交朋友》。

(1)教师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念儿歌《我和木偶交朋友》,要求幼儿眼睛看着木偶,边念儿歌边练习“套木偶、走路、摇头、做操”的动作。

(2)复习歌曲两遍,教师同样以木偶小象的身份,引导幼儿边唱边操作木偶,要求幼儿要唱准,还要持木偶合拍地做动作。

(3)幼儿创编歌词。

①教师同样以小象的身份引入,引导幼儿说说要怎样根据小象的样子编歌词?如:可爱的小象套在手,我们把它逗一逗,拍拍手,点点头,摇摇脑袋点点头,跟着我呀做早操,一二一二摆摆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我和小象交朋友……

②引导幼儿自由为所喜欢的动物编歌词,并可适当改变动作。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创编出顺口的歌词;引导能力一般的幼儿为所喜欢的动物木偶创编歌词;鼓励能力差的幼儿自由创编歌词。

③在幼儿创编歌词的同时,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练习并掌握操作木偶的简单技能:摇头、点头、做操……

④待幼儿仿编后,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木偶(提线偶、掌中偶、桌面偶),边操作边唱仿编的歌曲。教师全面巡视,引导幼儿依据木偶的角色进行操作、仿编、演唱。

⑤请个别幼儿上台操作木偶进行演唱,教师、幼儿根据同伴编的歌词进行讲评。及时表扬编得顺口、有进步的幼儿。

4、复习舞蹈:杂偶。

教师引导幼儿练习舞蹈的动作,要求:(1)动作要象木偶,弯腰、双臂侧平举并放松。(2)动作要合拍,符合音乐形象。

5、舞蹈:“杂偶”出室,要求幼儿的动作要合拍。

延伸:引导幼儿观看有关木偶表演的节目,让幼儿对木偶有更深入的认识,在“音乐表演角”中投放木偶的衣服供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小木偶的动作。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15

  设计意图

“变了变了”是省编教材小班主题活动“大大小小”中的一个科学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时,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的经验。同时考虑到趣味性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就以游戏的形式来贯穿始终,持续引发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2.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透明玻璃杯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叶若干;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

师:对,老师的手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2.用手指游戏“变变变”,导入活动。

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变成毛毛虫。……

过渡:老师还有一个本领,我会把两个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你们信不信?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始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围绕“变”的小环节,旨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动手实验

师: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幼:木耳。

师:这两块木耳一样大吗?

幼:一样。

师:待会儿老师要把两块木耳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一个杯子里倒上水,另一个杯子里不放水,一会儿它们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

4.幼儿进行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①木耳变大了;②木耳变小了;③木耳大小没变化。

(大部分幼儿说木耳会变大,理由五花八门。尽管孩子们的想法很夸张很幼稚,但我没有打断和干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表述,因为那是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闪烁。)

5.幼儿验证猜想结果,并观察和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

6.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泡发木耳

师:小朋友,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们能帮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吗?

(以寻求帮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

7.幼儿动手泡发木耳,进一步感知和验证

(幼儿在等待验证结果时,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8.师幼共同游戏:变呀变

请幼儿变成会泡发的食物原地不动做准备,教师随音乐讲述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动作,让自己越变越大,变到最大。教师用道具随音乐“搅拌翻炒食品”,幼儿则翩翩起舞。

(科学与音乐活动相融合,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动静结合,并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9.幼儿动手冲泡菊花茶,品尝茶水

教师以优美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欣赏菊花在杯子里慢慢“开放”的过程,体验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对孩子探索的奖励,另一方面是加深他们对泡发食物由小变大的感知和理解。)

  活动延伸

教师和孩子一起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请阿姨炒菜用。

  活动反思

自从参与了省级实验课题《操作材料对幼儿探究式科学学习的支持》的研究以来,面对进行的科学活动,我更加注重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实施教学活动。“变了变了”主题活动,如果按教材上进行也会上得很顺利,对幼儿来说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我认为,教材只是提供给教师可参考的活动内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适用的。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儿呢?除了考虑到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外,还要通过游戏、图片、音乐、肢体语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科学的奥秘。这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发言积极踊跃,当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变大了后,他们都兴奋地拍起手来,活动结束时好多幼儿还意犹未尽。我觉得活动效果比较好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儿亲手验证,感受变化,满足了参与活动的愿望;三是活动是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观察物品的特征并进行计数。

2、学习将物品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二次对应。

  活动重点:

将物品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二次对应。

  活动准备:

1、 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图片各一张。

2、 红色、蓝色、黄色的花园图片各一张。

3、 12张作业纸、图卡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三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谁呢?(多媒体出示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幼儿和三位小客人打招呼。

(2)这三位小客人都非常喜欢种花,它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了好多漂亮的花,想请小朋友们去它们的花园里玩一玩,你们想去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欣赏小花园,认识形状、颜色并进行计数:

(1)出示小花园图片,小朋友们看它们的花园漂亮吗?

(2)创设情景,分别出示三个小花园图片:

①情景一:出示小兔子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兔子说:“我的花园最漂亮!来到我的花园,我可要考考你们哦。”

小兔子的问题:我的花是什么样子的?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我的花园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自由回答,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说花的形状时,师告诉孩子这种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郁金香。说颜色和计数时,找幼儿找出相应的卡片,师贴在对应的表格里。最后,师强调幼儿看着表格,用完整的话描述小兔子的花园。如:小兔子的花园有6朵红色的郁金香。

②情景二:出示小熊的花园

小朋友们,你们听谁在说话呢?(多媒体播放)小山羊:“不行,不行,我也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听听小熊的问题吧!

小熊:“谁知道我的花像什么?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我一共有几朵花?”

方法同上

③情景三:出示小山羊的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山羊的哭声,请幼儿认真听,听听它是谁?它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看小山羊的花园。(方法同上 )

4、 做练习:

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表格和卡片。师讲要求,幼儿动手贴一贴。

5、 小结:

三位小客人看到小朋友们真能干,想请我们到校园做游戏,你们高兴吗?我们开上小火车出发吧。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1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及幼儿操作,初步理解长度守恒的概念

2、幼儿乐于自己动手操作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初步理解长度守恒的概念

难点:引导幼儿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两条线的长短

  三、教法及学法指导:

教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游戏法、操作法

  四、活动准备:

1、教师:环境创设(5个城门)、讲解卡(5个)、尺度线

2、幼儿操作材料:筷子、皮线各20根,计算棍120个、红黄纸卷24个,剪刀10把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入活动

1、教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小兔,教师讲述故事进入活动

今天气真好,兔宝宝和妈妈一起到美丽的城堡去玩玩吧,可是进入这个城堡必须闯过五关,你们有信心吗?

2、教师带幼儿进入森林

  (二)闯五关,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长度的守恒

1、轻敲门进入第一关,两根筷子比长短,然后一根变换方向,引导幼儿发现筷子变换方向长度也不变

2、进入第二关;两根长度一样的皮线比长短,然后一根变形,引导幼儿发现无论怎样变换,皮线的长度不变

3、进入第三关;两根长度一样的纸卷比长短,然后一根剪成几段,引导幼儿发现剪开后长度仍然不变

4、进入第四关;三根黄色计算棒与三根红色计算棒比一样长,然后三根黄色计算棒任意变形,引导幼儿发现无论怎样变,长度都不变

5、进入第五关;一根红毛线与一根绿毛线各占九个方格的一条边,引导幼儿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两条线一样长

  (三)进入城堡,幼儿分成四组动手操作实践,感知物体的长度不会随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1、教师讲解各组玩法

城堡里的玩具可真多,咦,这儿还有一封信,让我看看写的是什么?教师示范讲解材料的操作及玩法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每组选一到两名幼儿讲解自己玩的过程及发现

  (四)教师小结长度守恒规律

小朋友真能干,以后我们再遇到比较线条的长度时,一定要仔细比一比、量一量,不能只看形状。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鼠标左右移动及单击、初步培养幼儿对鼠标的上下移动。

2、发展三种物体之间找出不一样一种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1、游戏软件之馅饼大战。

2、 电脑、音箱。

  活动过程:

1、 故事引题续集。

故事大致内容:笨笨猫和笨笨狗以为消灭外星人,可以在电脑王国玩个痛快,哪知天有不测风云,打完天上外星人,地上敌人又来了,于是他们两人再次和神奇娃娃一起去消灭敌人。

2、点击“馅饼大战”游戏规则及玩法,讲述鼠标如何进行上下、左右移动。

师:这个游戏叫馅饼大战,你从三个小丑前面牌上找到一个不一样的,将鼠标移动到这个牌上,按一下鼠标左键,敌人就会被消灭。但如果你选错了,敌人就会将馅饼打到你的脸上。平时我们玩游戏的时候,鼠标无论往哪个方向都只是左右移动,可今天不一样,因为我们已经学会怎么用鼠标,所以它变得很灵活。只要我们将鼠标轻轻往上移,光标就会移上去,往下光标也随着往下。

3、教师提问,加深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及如何使用鼠标左右、上下移动并单击。

师:我们应该怎么知道哪个才是敌人?(三个小丑前面牌上找到一个不一样的)知道是敌了人你又应该怎么办呢?(移动鼠标到这个牌上,按一下鼠标左键)

4、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了解幼儿掌握情况。

师:接下来我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先试一下,你们看看他们玩得对不对?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19

  【教学目标】

1、写一篇观察日记。可以写春天大自然的景色,也可以写人们的衣着、活动等。

2、有顺序地抓住春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紧扣“春天”二字,写出变化,写出季节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句。

1、同学们,回忆一下开学至今,我们学过哪些关于春天的文章?(《春的消息》、《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放风筝》)

2、读读这三篇文章,看看作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语句?

3、你还在课外读到哪些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选择其中的一篇与你的同伴共同朗诵一下。

4、我们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写春天?

(风和日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红柳绿……)

二、积累素材。

1、通过你与春天的亲密接触,你能说说春天有哪些特点吗?

2、春天与冬天相比,不同在哪里?

3、人们的衣着、神态有什么变化?(衣服穿得少了,颜色鲜艳了,不再畏畏嗦嗦了,挺起胸走路了……)

4、植物有什么变化?(桃花开了,柳树绿了,迎春花黄了,菜花一片黄……)

5、动物有什么变化?(冬眠的动物醒了,蝴蝶蜜蜂忙采蜜了……)

6、景色有什么变化? (阳光更暖了,雨多了,春雨绵绵……)

7、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具体说说。

三、尝试运用。

1、春天是那样的美好,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春天播种。拿起我们的笔,用我们的文字将美丽的春天写一写。

2、写作的时候注意:

(1)采用日记的格式书写。

(2)有顺序地抓住春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3)注意用上描写春天的美词佳句哟!

四、升华体验。

1、谁愿意交流一下你的文章

2、老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评点。

3、自我修改调整后誊写。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20

  一、活动内容: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将装饰好的纸箱套在录音机上,扮“雷公公”,录有雷声的磁带。

2.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我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3.幼儿人手一只“小蜗牛”,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4.听音乐《摇篮曲》,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蜗牛送到小床上,让小蜗牛安静地睡觉,再提醒幼儿轻轻地、有序的离开教室。

附儿歌

《不要吵醒小蜗牛》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清点打胡噜。

我的蜗牛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蜗牛。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2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展开想象,尽量运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故事情节的发展。

2、感受故事离奇的情节与出人意料的结果,从中得到快乐。

3、乐于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述自己的变化,快乐地参与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一套;

2、请一配班老师扮演收旧货的人。

  活动过程:

一、引出:听着轻松的音乐集体向“稀奇王国”行进。

老师听说山脚下的稀奇王国发生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

二、结合课件演示,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一)从开头“在美丽的稀奇国里”――呀,响亮的“汪汪”声怎么变成“喵呜”声

1、在一座漂亮的小房子里,住着谁?他们是什么样的?(尽量引导幼儿将动物的特征表述清楚。)

2、有一天,来了一个什么人,他怎么了?

3、结果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可加上肢体动作)

4、你觉得猫咪、小兔子和大狗会喜欢这样的变化吗?为什么?

(二)从“小兔子着急地说:‘还我的头来!’”――“大狗着急地绕着大树兜圈子:‘喵呜,怎么办呢?喵呜!’”

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怎样才能变回原样呢?

(三)从“他们商量了一会儿说”――“于是老虎就和他们一起上路了”

1、他们在路上碰到了谁?

2、老虎是什么样子的?看了他的样子,你心里感觉如何?

(四)从“走着走着,他们又碰到了一只奇怪的小猴,”――“你来猜猜看,小猴哪里很奇怪?”

故事里没告诉我们小猴怎么了,请小朋友来猜猜看,你觉得喷嚏会把小猴打成什么样子?

(五)从“走呀走呀,他们看见了一间歪歪斜斜的房子,”――“说着,他坐了下来,准备打魔力喷嚏。”

1、他们最后在哪里找到了收旧货的人?(理解“歪歪斜斜”)

2、你觉得收旧货的人打的喷嚏会帮助他们变回原来的样子吗?

(六)从“现在,请在我的鼻子上撒点胡椒粉。”――“大家乘他的喷嚏还没打出来,拼命逃走了。”

1、兔子、猫咪、大狗、老虎、猴子又回到了以前的样子,你们为他们高兴吗?

2、如果要给这个故事取一个题目的话,你觉得取什么好?说说你的理由。

三、游戏:变变变

1、引出“收旧货的人”一起游戏:

稀奇王国里的这个收旧货的人真是一个有趣的人,能把别人变成奇怪的模样,又能把人变回来。老师好想把这个人请来跟我们一起做游戏,你想吗?

集体呼唤:“收旧货的人,你在哪里?到我们这里来玩吧?”

2、集体游戏。

收旧货人出现:我来了!谁想变变变啊?

引导幼儿大声说出自己变出的模样。

3、结束。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22

  活动目的:

1、体会创编的乐趣,感受语言美带来的意境美。

2、了解诗歌语句结构,能够大胆用连动性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3、学习运用动词:飘、落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水彩笔、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请幼儿在户外捡落叶后进教室,教师提问:

1、小朋友看看手里拿的叶子像什么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会成现在的颜色?

教师总结: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变黄了,一阵秋风吹过,小树叶就跟着风姐姐怎样呢?(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飘的动作)

3、飘起来的小树叶又像是什么呀?(鼓励幼儿再次大胆想象,大胆讲述)

二、再现已有知识经验,为创编做基础

师:现在我们就来当小树叶,一会儿,我们就跟着风姐姐用最轻、最美的动作飘起来,风停下时候,小朋友就要赶快想一想:你会落到哪里?(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小树叶随风飞舞的情形后引导幼儿说出树叶有可能落的地方)

三、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师:刚才,我们的树叶跟着风姐姐去了好多地方。老师记下来的就有这些(分别用简笔画形式画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提问:

在这些地方都住着有谁?它看见小树叶,会拿小树叶来干什么?(引导幼儿用诗歌语句说出如:树叶落在小河里,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伞)

请个别幼儿讲述后再分组讲述,将自己所想讲给朋友听。

四、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讲得真好,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将你们想的记下来,带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用图加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再进行讲述)

本次活动以创编诗歌为主,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设计过程完整,层次性强!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23

  一、活动目标

1、感知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读诗歌。

2. 理解诗歌内容。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挂图:四幅。

2、布娃娃。

3、音乐:摇篮曲。

4、头饰;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①、播放《摇篮曲》,教师抱着娃娃做睡觉动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认真看,老师在做什么?

提问:刚才老师在做什么?(摇摇篮)妈妈轻轻唱着摇篮曲,小宝宝就怎么样了啊?(睡着了)

2、初步感知诗歌

过度语: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摇篮吗?(原来有很多东西可以当摇篮 ,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

①、教师配乐朗读。(配乐)

提问: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完整说)

②、教师结合图片再次朗读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那我们再来听听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出示图片:边读边操作图片。)

提问: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3、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①、提问: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因为蓝天很大····)

那蓝天这个大摇篮里睡着谁呀?(星星····)

小结:蓝天很大,还有白云,星宝宝睡在里面很舒服,很温暖。

②、提问:大海这个摇篮里睡着谁呀?(鱼宝宝)

浪花是怎么摇的?(浪花轻轻翻,大海就像摇篮轻轻地摇,好舒服,鱼宝宝就睡着了。)

③、提问:花宝宝睡在哪个摇篮里?(花园)

谁来摇花宝宝呀?(风儿)

风儿是怎么吹的?(风儿轻轻吹,好舒服,风宝宝睡着了。)

④、师:妈妈是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为什么小宝宝睡着了。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

①、第一遍(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读)。

师:这首诗歌真美,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有感情的来朗读。

②、第二遍(幼儿听音乐边做动作,边朗读儿歌)。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很好听,现在我们配上动作一起来朗读。

③、第三遍(分角色进行朗读)。

师:那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来朗读,老师给你们准备好了头饰,有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还有小宝宝,你们选好自己要的角色,就去找自己的摇篮。

师:(1)小演员们准备好了吗?题目大家一起朗读,接着是蓝天、大海、花园、妈妈。(幼儿分组表演,老师在幼儿表演时,一起表演。)

(2)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本案例参考教师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摇篮》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意境,引出诗歌摇篮,在分角色表演中,让幼儿多说多玩,巩固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在活动中,创设意境没有达到要求,下次活动时要注意。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2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图形画小鸡

2、能大胆表现小鸡的各种姿势

  活动准备:

小鸡实物、彩笔、纸、画册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老是这有一个谜语,看看那个小朋友最聪明能最先才出来。

小小身子胖乎乎,尖尖嘴巴两只脚。爱吃虫子爱吃米,唱起歌来叽叽叽。

幼儿:老师,我知道!是小鸡!

师:看一看,这是谁呀?快来跟小鸡打个招呼吧!

师:仔细观察一下,小鸡是什么颜色的呢?小鸡可爱不可爱呀?小鸡怎么叫呢?我们来学一学吧!小鸡喝水了,又去捉虫子了。小鸡吃饱了,散散步休息一下吧。

二、观察小鸡的形态由什么图形组成

师:看一看。小鸡的头象什么图形呀?嘴巴呢?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后回答)

三、画小鸡

师:小鸡觉得自己没有伙伴很孤单,我们来画小鸡给他作伴吧!

师示范边画边说儿歌:小鸡头,小鸡尾,小鸡眼睛小鸡嘴,两条细细小鸡腿。

四、幼儿自由画小鸡

鼓励幼儿画不同形态的小鸡,并讲述自己的小鸡在干什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结束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篇25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要求掌握的新词,认识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大自然的几种语言。

4、开动脑筋,寻找大自然的其他语言,扩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大自然的其他语言。

  四、教法、学法:

观察法、课件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等。

  五、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课件。

  六、教学过程 :

(一)课前游戏(快乐传真)。

规则:一名学生不准说话,看着教师给出的词语,用动作表示让其他同学猜出来。

从刚才的游戏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小结:要是人类不会说话该会闹出多少笑话来啊!

(二)引入新课。

大自然不会说话,但他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出示课题并齐读)大自然的语言会是什么样的呢?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自然情景:蓝天白云、高山流水、鸟语花香。)

(三)范读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啊!那我们怎样才能读懂它呢?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欣赏。

(四)自学课文。

1、自己借助拼音通读课文。

2、打记生字,并多读几遍,记下来。

3、小组学习,完成:

A、讨论:课文中讲了大自然中谁的语言

B、小组齐读课文。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质疑解疑。

你还学会了什么?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用课件演示图片并加以说明:

蝌蚪春天到来

鱼鳞两圈为一岁(结合扩展年轮体现降雨情况)

三叶虫汪洋一片(三叶虫两亿年前灭绝,背壳分为三个部分,最大70厘米,生活在海里,少数在泥沙中或漂浮生活)

2、朗读指导。

(1)课文共有几个小节,每小节有几句话?

(2)重点指导2、3、4小节。

比较句子,读出感情(形象、生动,朗朗上口):

a、多么像游动的逗。 很像游动的逗点。

b、鱼鳞上有一个个圈 。鱼鳞上有很多圈圈。

c 、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那儿曾是汪洋。

(3)理解并读好第五小节:

大自然的语言与人语言有什么不同?

人的话要用耳朵听,大自然的语言是色、香、味、声俱全的语言,我们要怎样才读懂呢?(只有爱学习、善于仔细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

用只要 就能,假如 就 。造句来理解最后一句话。

(4)朗读练习。

学生试读,指名读,小组读,(均加以评议)齐读。

(5)背诵课文。

(六)全课小结。

大自然的语言哪, 。

通过补充,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多彩。

(七)扩展练习。

你还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学生自由发言)

如大雁南飞、满天星斗、秋天落叶、北风呼呼、狗摇尾巴、火烧云等。

  编儿歌:

白云飘飘是 , 要问大树活几年,

蚂蚁搬家要 。 数数 就知道。

蝌蚪游泳 到, 自然语言不难懂,

大雁南飞 来。 仔细观察多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