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名言精选版【15篇】

来源:中考助手网

作者:刘盛同学

时间:2024-01-04 01:55:52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名言了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简意赅的特点。什么样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孔子的名言精选版【1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孔子的名言精选版【15篇】

关于孔子的名言1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三、学而时习之!

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七、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八、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九、子曰:“有教无类”。

十、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十一、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十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十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十四、 三思而后行!

十五、 敏于事而慎于言!

十六、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十七、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十八、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十九、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二十、 德不孤,必有邻!

二十一、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二十二、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二十三、 其身正,不令而行!

二十四、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十五、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十六、 听其言而观其行!

二十七、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二十八、 不学礼,无以立。

二十九、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十、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三十一、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三十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十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十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十五、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十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十七、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三十八、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关于孔子的名言2

1、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0、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5、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1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17、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关于孔子的名言3

一、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翻译】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做到: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二、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翻译】孔子说:“如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习《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三、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四、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翻译】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五、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夸耀自己,他在队伍败退时留在最后作掩护,将要退进城门时,他鞭打着马匹说:‘不是我敢于断后,是马不肯走哇。”

六、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翻译】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也不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七、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八、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翻译】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检查自己,加以改正。”

十、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翻译】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十一、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翻译】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十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十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十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曰:“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而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从中深感快乐的人。”

十五、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翻译】孔子说:“古时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关于孔子的名言4

1.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3.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4.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0.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1.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2.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3.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4.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5. 礼之用,和为贵。

16.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7.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8.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0.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不学礼,无以立。

23. 有教无类。

24.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7.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9.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关于孔子的名言5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关于孔子的名言6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

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

1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1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

关于孔子的名言7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8、刚、毅、木、讷近仁。

9、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12、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13、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6、道不同,不相为谋。

17、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8、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1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1、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2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6、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27、过,则匆惮改。

2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9、不学礼,无以立。

3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1、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3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3、听其言而观其行。

34、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35、不迁怒,不二过。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7、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4、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4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7、有教无类。

4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5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4、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5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56、巧言乱德。

57、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5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9、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4、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6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6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9、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70、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7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2、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73、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5、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7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9、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8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8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83、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84、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8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8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9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91、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9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3、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9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9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96、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9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99、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0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孔子的名言8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6、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0、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6、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9、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关于孔子的名言9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1·1)——学习并且不断地温习,不是很快乐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是很高兴的吗?

《论语》开篇如是说,可谓人人皆知的名言,尤其后一句,时常被人挂在嘴边,动不动就乎来乎去地。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1·4)——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朋友是不是忠实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这是孔子的弟子曾参说的。曾参,字子舆,后世名气极高,曾被奉为“宗圣”。

《礼记》中记载,曾子病危,童子看其铺的席子很华丽,就冒冒失失地问了一句是不是大夫用的,曾子一想,是呀,我不是大夫,怎么能违反礼制用大夫才能用的席子呢?就要求换掉。结果等席子换好,曾子也被折腾的一命呜呼了。

3、“礼之用,和为贵。”(《学而》1·12)——礼的功用,以和谐为贵。

以和为贵,常说,就来自这里。

本句出自有子之口。有子,姓有名若,字子有,论语中称有子,这是尊称。这个人很老实,中规中矩,而且长得和孔子很像。孔子死后,几个学生曾想立他为偶像,代孔子接受弟子们的朝拜。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学而》1·16)——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孔子的本意是,一个人只要有本事,就不怕没人用。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2·11)——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和认识,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讲学习的方法。温习的过程,也就是学与思的过程,只有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收获。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2·15 )——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疑惑, 反过来,如果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懈怠。

学与思的关系。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2·17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知道。

孔子的学生中,子路好勇武,性格直爽,但也显得比较鲁莽,大概有时候说话口无遮拦,不注意分寸吧,孔子看不惯,呵斥他:仲由,我不是告诉你什么叫知了吗?怎么一眨眼功夫就忘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道。

记住,再忘了的话,小心打板子。

这里,孔子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装腔作势,不懂装懂。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2·22)——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

说得好啊!

9、“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3·1 )——这样都可以忍受,还有什么不可以忍受的呢?

前面还有一句“八佾舞于庭”,是说鲁国大夫季平子用六十四人的规格在自家院子里舞蹈奏乐。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用八佾(一佾八人),其下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平子的级别,只配用四佾,显然违反了周礼的规定,属僭越中的僭越,所以孔子极其愤慨。

还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是针对季氏而言的:他这样的事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不忍心去做的呢?

现在我们说这句话是忍无可忍的意思,但感觉后一种解释更好。

10、“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4·8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值了。

有点怕怕的感觉。为真理而死,死得其所乎?我也不知道。唉!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各位看着办吧。

关于孔子的名言10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8.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9.巧言乱德。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2.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关于孔子的名言11

一、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三、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四、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五、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六、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七、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八、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九、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十一、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十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十三、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十四、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十五、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十六、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十七、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十八、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十九、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二十、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二十一、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二十二、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二十三、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二十四、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二十五、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二十六、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二十七、 放于利而行,多怨。

二十八、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二十九、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三十、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三十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十二、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三十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三十四、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三十五、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十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三十七、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三十八、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三十九、 不学礼,无以立。

四十、 礼之用,和为贵。

四十一、 听其言而观其行。

四十二、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四十三、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四十四、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四十五、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四十六、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四十七、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四十八、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四十九、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五十、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五十一、 过,则匆惮改。

五十二、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五十三、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五十四、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五十五、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五十六、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五十七、 不迁怒,不二过。

五十八、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五十九、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六十、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六十一、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六十二、 巧言乱德。

六十三、 巧言令色,鲜矣仁。

六十四、 刚、毅、木、讷近仁。

六十五、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六十六、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六十七、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六十八、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六十九、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七十、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七十一、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七十二、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七十三、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七十四、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七十五、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关于孔子的名言12

1、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6、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8、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0、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5、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6、德不孤,必有邻。

1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8、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9、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0、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2、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2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2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6、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27、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2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关于孔子的名言13

1、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9、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1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1、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6、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17、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7、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

30、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1、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3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3、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6、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7、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关于孔子的名言14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8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9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2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6刚、毅、木、讷近仁。

2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8听其言而观其行。

29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0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4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35好学,其蔽也狂。

3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7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38礼之用,和为贵。

39放于利而行,多怨。

关于孔子的名言15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3、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9、不学诗,无以言。

20、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1、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2、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3、有教无类。

24、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五、孔子政治名言

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8、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0、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2、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6、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17、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18、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9、……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20、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21、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22、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3、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4、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2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6、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7、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28、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29、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0、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31、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32、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相关文章